搜索
搜索
施塔希

/
/
/
可怕!加热 3 分钟释放几十亿塑料颗粒!千万别把塑料餐盒放进微波炉加热了
这是描述信息

News

新闻中心

可怕!加热 3 分钟释放几十亿塑料颗粒!千万别把塑料餐盒放进微波炉加热了

  • 分类:科普信息
  • 发布时间:2023-09-06 10:16
  • 访问量:

【概要描述】

可怕!加热 3 分钟释放几十亿塑料颗粒!千万别把塑料餐盒放进微波炉加热了

【概要描述】

  • 分类:科普信息
  • 发布时间:2023-09-06 10:16
  • 访问量:
详情

微波炉,几乎家家都有。大家用它来热饭、热菜等,非常方便。不过建议大家看完这篇文章,以后尽量不要用塑料盘、塑料碗放进微波炉加热了~

 

加热3分钟,塑料餐盒释放几十亿塑料颗粒

 

2023 年 7 月,《环境科学与技术》期刊发表了一篇关于塑料容器在不同使用场景下释放微塑料和纳米塑料的研究。研究结果发现,与冷藏或室温下使用相比,微波加热导致微塑料和纳米塑料释放到食品中的数量最高,每平方厘米容器中会释放出超过 20 亿个纳米塑料和 400 万个微塑料。[1]

 

 

研究人员选取了由聚丙烯和聚乙烯组成的“食品级塑料容器”,将其置于微波炉中加热 3 分钟后,对容器内液体进行分析后发现很多微塑料(直径约为 1 微米)以及更小的纳米级塑料颗粒,据估计在 1 平方厘米塑料中就会释放出 422 万个微米塑料颗粒和 21.1 亿个纳米塑料颗粒。研究人员还发现,如果将塑料容器用于液体,包括水、牛奶等的加热时,所产生的微米塑料颗粒数量最多;如果只是将其用于食品或饮料的冷藏存储,则其释放出来的微米塑料会少得多。所以,如果大家日常在使用微波炉加热食物时,最好不要用塑料容器。

 

我们体内这些地方都检出了微塑料

 

塑料制品已经变成了人们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然而,塑料制品的广泛使用也增加了微塑料进入身体的风险。微塑料难以被人体代谢吸收,未能排出的部分会在体内累积,超过一定量则有可能造成器官和细胞不同程度受损。更让人震惊的是,科学家们在人体的多个器官都发现了微塑料的存在。1. 大脑2023 年 4 月,由国际科学团队联合在《纳米材料》发表的研究显示,对小鼠的新研究表明,微塑料颗粒在被摄体内后,仅 2 小时即可穿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

 

 

一些微塑料颗粒能在较短时间内穿透肠道和血脑屏障。研究人员表示,在大脑中塑料颗粒可能会增加炎症、神经紊乱,甚至是阿尔茨海默病或帕金森氏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风险。[2]2. 血液2022 年,发表在权威期刊《国际环境》上的一项研究显示,在实验者血液中发现了微塑料。这也意味着,微塑料或已遍布人体的各个器官,存在很大的健康隐患。[3]3. 肠胃2018 年,欧洲肠胃病学会首次报告在人体粪便中检测到多达 9 种微塑料,直径在 50 微米至 500 微米之间。微塑料会到达人体肠胃,可能影响消化系统。[4]4. 肺脏中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李明菊等人刊登在 2022 年《中国学校卫生》上的文章指出,人体模型的空气采样结果显示,一个轻度活动的男性每日可吸入微塑料颗粒接近 300 个。在肺癌患者的癌组织和邻近的肺组织标本中,病理检查可见到纤维素和塑料微纤维。[5]5. 胎盘2020 年发表在权威期刊《国际环境》上的一项研究显示,研究人员对 6 位健康孕妇的胎盘进行检测,在其中 4 个胎盘中检测出了 5~10 微米大小的“微塑料颗粒”[6]。这说明微塑料可通过胎盘屏障对人体造成影响。

 

减少微塑料,生活中这几件事要少做

 

作为我们个人,减少微塑料进入体内的风险,生活中这几件事要少做!

1. 尽量少用微波炉加热塑料器皿虽然很多号称“食品级”的塑料器皿,但在微波炉的加热条件下依然会释放塑料颗粒。

2. 尽量少用塑料制品来盛放食物上述研究中也指出,相对微波炉加热塑料器皿来说,用塑料器皿盛放食物或冷藏食物塑料颗粒释放要少很多,但也还存在释放的情况。

3. 尽量少用一次性塑料杯、吸管尽量少用一次性塑料杯、塑料水杯,以及塑料吸管等,都能减少微塑料进入人体的风险。

4. 尽量少用一次性餐具、打包盒外出就餐或点外卖等尽量少用一次性餐具、打包盒,我们外出吃饭可以带一个玻璃、金属材质的保鲜盒或饭盒,避免加热的食物和塑料制品接触。

5. 用完的塑料制品尽量不要乱扔塑料瓶、塑料袋,别乱扔,垃圾分类放到指定的垃圾桶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避免微塑料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

 

 

 

参考资料

[1]Assessing the Releaseof Microplastics and Nanoplastics from Plastic Containers and Reusable Food Pouches: Implications for Human Health.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23; 57 (26): 9782 DOI:10.1021/acs.est.3c01942[2]Micro- and Nanoplastics Breach the Blood–Brain Barrier (BBB): Biomolecular Corona’s Role Revealed. Nanomaterials 2023, 13(8), 1404; DOI: https://doi.org/10.3390/nano13081404[3]Heather A. Leslie, Martin J. M. van Velzen, Sicco H. Brandsma, Dick Vethaak, Juan J. Garcia-Vallejo, Marja H. Lamoree,Discovery and quantification of plastic particle pollution in human blood,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2022,107199,ISSN 0160-4120.[4]EurekAlert, Microplastics discovered in human stools across the globe in 'first study of its kind'[5]李明菊,李卓,白英龙,贾丽红,孙炜,潘国伟,闫灵均,杨佐森.微塑料对儿童健康的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 2022, 43(2): 316-320.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2.036[6]Ragusa A, Svelato A,Santacroce C, et al. Plasticenta: First evidence of microplastics in human placenta[J]. 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 146. DOI: 10.1016/j.envint.2020.106274.

 

 

来源|健康时报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相关新闻

标题:

施塔希

微信咨询

施塔希

公众号

在线留言

留言应用名称:
客户留言
描述:
验证码

Copyright: 施塔希(绍兴)新材料有限公司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绍兴  SEO